2017醫藥零售業大勢,政策與資本起了啥作用?
每到年末,大家都習慣于回顧總結企業在這一年的發展狀況,一個行業也不例外。回顧企業的得失,是為了更新迭代,確定來年的經營方針;回顧行業發展,更多是為了把握大趨勢、大方向,讓企業的中長期戰略規劃能順應大勢并緊密結合。
2017實為政策年、資本年
2017年之于醫藥零售行業,如果簡單總結,可概括為政策年、資本年。資本的表現主要集中在,隨著國內資本市場IPO的逐步放開,越來越多有實力的區域大型藥品零售企業借助資本之力邁向快速擴張之道。并且,資本對醫藥行業的滲透已覆蓋到整個醫藥產業鏈的所有環節,包括上游生產與零售終端。我們可以預期,接下來會是全國范圍內更為轟轟烈烈的新一輪并購整合,藥品零售行業的連鎖率、集中度、規模化均會大大提升。
政策方面則有放有收。雖然企業發展通常與自身修煉的內功,包括運營技術、管理水平、商品結構等息息相關,但醫藥行業的特殊性在于它始終與政策關聯最為緊密,所以政策的調整變化對行業的影響可謂立竿見影。
醫藥零售行業已向弱審批、強監管轉變
首先是醫藥零售行業已向“弱審批、強監管”的放管結合創新方式轉變。2017年,我國部分地區政府對申請零售藥店經營許可采取“多證合一”的方式,并頒布相關細則,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資格證書的A證、B證、C證審批全面取消,這意味著醫藥零售行業不論線上還是線下,進入門檻放低,但監管勢必更加嚴格。
所以企業面臨的情況是,相關部門的檢驗檢測、監管執法能力明顯增強,飛檢不斷,行業監管變得更為常態化。對企業來說,質管部工作的重要性和戰略意義絕不只是停留在口頭上或公司制度上,而是必須貫徹落實到日常工作的始終。合法、合規地運營管理,才是公司穩步發展的基石。靠著鉆空子、找漏洞盈利的企業,日子一定越來越難過。
處方外流雖為大勢,但并非一帆風順
同時,2017年醫藥零售行業也迎來諸多利好。作為我國醫療體制改革大政方針之一的醫藥分開,正在加速推進,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破除以藥養醫機制、處方外流擴容等都給行業的創新發展注入了強心劑。監管部門的態度是希望通過實施處方外流、電子處方等系列舉措達到醫藥分開的目的,讓社會藥店逐步替代醫院藥房成為藥品到達患者手中的主要渠道。當然,由于相當多的現實因素,藥店承接處方藥的發展并非一帆風順,但醫藥零售行業從來不缺乏具創新精神的先驅者,行業范圍內也在積極探索,通過與醫藥電商、工業企業、保險金融行業等多方結合,尋求更新的發展與落地模式。
雖然處方藥由院內流向院外市場巨大,但并非所有的零售藥店能都順理成章地分得一杯羹。數年前,部分省市已不同程度地開展藥店分級管理試點,根據評級情況確定是否可保有經營處方藥資格。今年11月,有關部門起草《關于推進零售藥店分類分級管理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向湘鄂等10省份主管部門征求意見。可以預見的是,處方從院內流向院外之后,還會進行二次分流,零售藥店如果想從處方外流中獲益,屆時必須按照有關條規政策的要求進行改造升級,提高整體專業水平、服務水平等等。
擁抱互聯網+,困難與機遇并存
同樣在11月,CFDA發布《網絡藥品經營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引發行業持續熱議。雖然在2017年開年,國務院辦公廳就發布《關于進一步改革完善藥 品生產流通使用政策的若干意見》,鼓勵推進“互聯網+藥品流通”,推廣“網訂店取”、“網訂店送”等新型配送方式,給了醫藥電商O2O模式極大肯定,認可互聯網+醫藥、互聯網+醫藥流通已經對醫藥零售格局產生巨大影響,但監管部門的態度仍偏向于謹慎。這是由醫藥零售行業的特質(關乎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決定的,我們完全可以理解。
但個人認為,首先,每個人都應該樂觀看待并積極擁抱互聯網技術對醫藥行業帶來的革新;其次,從近年來一系列政策鋪墊邏輯來看,醫藥電商已經是“大玩家”事業,參與其中的企業沒有必要為了蠅頭小利,違法違規,自毀長城,風險成本太高;并且,由于互聯網的介入令行業變得高度透明化,監管醫藥電商企業比監管全國數十萬家社會藥店的成本更低,可行性卻更高;與此同時,監管部門對醫藥電商企業采用技術手段追溯所有藥品的來源和流向,包括物流、信息流、現金流等,也更容易落地實施。
結語
總的來說,正規的醫藥電商企業如果愿意向相關管理部門開放后臺以便監管,那它們其實在控制成本、提升用戶服務體驗、便于全程追溯等方面,相比實體藥店更有優勢。當然,不論征求意見稿的修改結果如何,筆者對醫藥零售行業的整體發展始終看好,但仍然期待政策制定能夠更有針對性,而不是一刀切地禁止2C的醫藥零售網站展示或銷售處方藥。創新不易,前進一步卻不得不后退兩步,對于行業發展來說這一段可能是令人惋惜的漫長彎路。
每到年末,大家都習慣于回顧總結企業在這一年的發展狀況,一個行業也不例外。回顧企業的得失,是為了更新迭代,確定來年的經營方針;回顧行業發展,更多是為了把握大趨勢、大方向,讓企業的中長期戰略規劃能順應大勢并緊密結合。
2017實為政策年、資本年
2017年之于醫藥零售行業,如果簡單總結,可概括為政策年、資本年。資本的表現主要集中在,隨著國內資本市場IPO的逐步放開,越來越多有實力的區域大型藥品零售企業借助資本之力邁向快速擴張之道。并且,資本對醫藥行業的滲透已覆蓋到整個醫藥產業鏈的所有環節,包括上游生產與零售終端。我們可以預期,接下來會是全國范圍內更為轟轟烈烈的新一輪并購整合,藥品零售行業的連鎖率、集中度、規模化均會大大提升。
政策方面則有放有收。雖然企業發展通常與自身修煉的內功,包括運營技術、管理水平、商品結構等息息相關,但醫藥行業的特殊性在于它始終與政策關聯最為緊密,所以政策的調整變化對行業的影響可謂立竿見影。
醫藥零售行業已向弱審批、強監管轉變
首先是醫藥零售行業已向“弱審批、強監管”的放管結合創新方式轉變。2017年,我國部分地區政府對申請零售藥店經營許可采取“多證合一”的方式,并頒布相關細則,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資格證書的A證、B證、C證審批全面取消,這意味著醫藥零售行業不論線上還是線下,進入門檻放低,但監管勢必更加嚴格。
所以企業面臨的情況是,相關部門的檢驗檢測、監管執法能力明顯增強,飛檢不斷,行業監管變得更為常態化。對企業來說,質管部工作的重要性和戰略意義絕不只是停留在口頭上或公司制度上,而是必須貫徹落實到日常工作的始終。合法、合規地運營管理,才是公司穩步發展的基石。靠著鉆空子、找漏洞盈利的企業,日子一定越來越難過。
處方外流雖為大勢,但并非一帆風順
同時,2017年醫藥零售行業也迎來諸多利好。作為我國醫療體制改革大政方針之一的醫藥分開,正在加速推進,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破除以藥養醫機制、處方外流擴容等都給行業的創新發展注入了強心劑。監管部門的態度是希望通過實施處方外流、電子處方等系列舉措達到醫藥分開的目的,讓社會藥店逐步替代醫院藥房成為藥品到達患者手中的主要渠道。當然,由于相當多的現實因素,藥店承接處方藥的發展并非一帆風順,但醫藥零售行業從來不缺乏具創新精神的先驅者,行業范圍內也在積極探索,通過與醫藥電商、工業企業、保險金融行業等多方結合,尋求更新的發展與落地模式。
雖然處方藥由院內流向院外市場巨大,但并非所有的零售藥店能都順理成章地分得一杯羹。數年前,部分省市已不同程度地開展藥店分級管理試點,根據評級情況確定是否可保有經營處方藥資格。今年11月,有關部門起草《關于推進零售藥店分類分級管理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向湘鄂等10省份主管部門征求意見。可以預見的是,處方從院內流向院外之后,還會進行二次分流,零售藥店如果想從處方外流中獲益,屆時必須按照有關條規政策的要求進行改造升級,提高整體專業水平、服務水平等等。
擁抱互聯網+,困難與機遇并存
同樣在11月,CFDA發布《網絡藥品經營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引發行業持續熱議。雖然在2017年開年,國務院辦公廳就發布《關于進一步改革完善藥 品生產流通使用政策的若干意見》,鼓勵推進“互聯網+藥品流通”,推廣“網訂店取”、“網訂店送”等新型配送方式,給了醫藥電商O2O模式極大肯定,認可互聯網+醫藥、互聯網+醫藥流通已經對醫藥零售格局產生巨大影響,但監管部門的態度仍偏向于謹慎。這是由醫藥零售行業的特質(關乎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決定的,我們完全可以理解。
但個人認為,首先,每個人都應該樂觀看待并積極擁抱互聯網技術對醫藥行業帶來的革新;其次,從近年來一系列政策鋪墊邏輯來看,醫藥電商已經是“大玩家”事業,參與其中的企業沒有必要為了蠅頭小利,違法違規,自毀長城,風險成本太高;并且,由于互聯網的介入令行業變得高度透明化,監管醫藥電商企業比監管全國數十萬家社會藥店的成本更低,可行性卻更高;與此同時,監管部門對醫藥電商企業采用技術手段追溯所有藥品的來源和流向,包括物流、信息流、現金流等,也更容易落地實施。
結語
總的來說,正規的醫藥電商企業如果愿意向相關管理部門開放后臺以便監管,那它們其實在控制成本、提升用戶服務體驗、便于全程追溯等方面,相比實體藥店更有優勢。當然,不論征求意見稿的修改結果如何,筆者對醫藥零售行業的整體發展始終看好,但仍然期待政策制定能夠更有針對性,而不是一刀切地禁止2C的醫藥零售網站展示或銷售處方藥。創新不易,前進一步卻不得不后退兩步,對于行業發展來說這一段可能是令人惋惜的漫長彎路。